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2)  (第3/3页)
    此时的荣国府扛鼎人贾源尚在高卧,煊赫非常。    只是水往下流时往往呈滔滔无阻之势,过一两年,贾源得病去了。自愿守孝三年的张老夫人哀守着撑了没一年,也病去了。    悲上加悲,贾代善一时间撑不住,缠绵病榻半年后居然也去了。    贾政眼见着自己耗了一年多后,要再耗三年时光无法参加科举,让贾母求了父亲要得个官做。贾代善便临死前上了一本,让贾政当了个六品的官做。    贾政当了官后,不合官场,郁郁不得志,便对贾珠严加管教。她生了宝玉后精力不济,让他一次罚的狠了。    贾珠就死了。    回忆完毕,王夫人心里咂然这都什么事啊?    就算天告诉她,会保贾珠的命,但她也不愿意贾珠被眼高手低的贾政如此磋磨。    毕竟是老子管儿子,终究是要试图改造贾政。    王夫人捏着鼻子,认了。    她先在心里列了个清单。    祖母李氏,文官清流;贾赦之妻张氏,父为翰林院庶吉士,现在是翰林院侍讲,给天子教书。隔壁宁国府,贾敬也是进士,亦有同窗。    贾府,武功出身,同僚满天下。    列完后,晚间吃饭时,王夫人就问了:明年春闱,您可有打算?    贾政捐了个监生,能直接去考进士。    贾政讪讪道:先生说我理有余而气不足,若去的话,有些勉强。    王夫人心想,那先生说的倒是委婉,读书读傻了的傻字说的如此婉转。面上笑道:先生可有说,如何补气?    触类旁通,之类的,贾政说着,现了满腹无奈,道理简单,做着难。    王夫人便说了自己的谋断:按我想,您四书五经都已经烂熟于心,只是空中楼阁,不得实际,何不若去外头游历一番,也是增长见闻。    贾政迟疑道: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王夫人补充道。    如果要出远门,一定要有规划和具体的目标,让父母安心。    王夫人循循善诱:您到了地方,时时给祖父和父亲写地方特闻,寄回一些当地特产,也是孝心了。    祖父贾源现下身体不好,已经出不得远门了。    贾政的先生也提议过他出门游历看看,只是他久居锦绣,怕吃苦,并不做实际行动。    王夫人又劝道:到往后,贾府都是大哥的,您为了我们娘两,也要再拼一条出路啊。    顺带在贾政心里埋下贾府不是自己的念头种子来。    就此一言,激发贾政胸臆无尽抱负,当晚金戈铁马,马蹄声阵阵。    却说第二日,贾政从王夫人的院里出来,满面春风去寻贾代善,对他说出门游历种种事宜。王夫人收拾齐备稍后跟上,恰听得贾母一声嚎:    怎么可以,父母在,不远游啊!    贾母颇喜二儿子,对于这个孩子要出去游历,经历风吹雨打,一想就心痛。    贾政见着,不敢铿锵言论,小声道:游必有方。    声音飘远,让王夫人上前的脚步都僵了差点笑出声。    他们两的确是母子两,亲生的。    贾代善颇无乃父风范,听着摇头叹息,语气满是不赞同:那你的方是什么呢?既然是为了科考,那好好读书才是正经,无端出去玩,玩野了心!    王夫人心想,贾赦贾政都没有出息,也有这父亲的缘故在。    这头动静大,不久荣禧堂就得了消息,老爷遣人来问,问了之后,就得了个结果来。    政儿想去,就让他去。    因着的是出外游历,不是游玩,贾政并没有得许多仆从行李。贾源躺在竹椅上和他乐呵呵的说路上少不得要你写字卖画,贴点钱财。    贾政没如何出府过,听着第一反应是新鲜,喜滋滋的答应了,没几天,收拾好了行囊,带着一个仆从一个书童,去也。    王夫人从此过上了院内独大的舒心生活。    周姨娘本就不争不抢,突逢意外后还能得姨娘位置更是让她感激不尽,侍奉王夫人尽心尽力。王夫人心里不得劲,忽然也有愧疚的感觉,少不得也多贴补她些。    一时间倒有些妻妾和睦的样子。    贾母恼王夫人撺掇贾政出外游历,对儿媳妇不满,就说,要贾珠养到她的膝下以尽孝心。    王夫人笑眯眯:儿媳自是要尽孝道的。扭头就常常把贾珠带到老夫人的房间里,让老夫人看贾珠在床上摇摇晃晃的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