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2页 (第2/2页)
夸一声英才, 可到底是没同人好好相处过一番。我与他同窗多年, 年少求学时也常与人交谈唱和。后我二人又一同升为御史, 共事的时候更多。他这人啊,唯一的缺陷便是刚愎自用,总是走极端路子,不肯听人言。如今倒好,他这事一出,还有人恭维起我的先见之明来。” 说罢,又想起三川口的事,便补充道:“延州同他共事的还有石元孙,那人官位压不住他,自然什么事也得听他的去做。延州城内,自上而下,自知州到推官县尉,无一人能撇下战败的责任来。当然,三川口的事也有内因。我军落后于元昊骑兵,战术也故步自封,一下便给人攻破了去。官家如今一番动作,只看这年的成果罢。” 司马光仔细听着,心里满是震惊无措。澶渊之盟事过许久,他生长在康乐年岁,哪里经过战乱,更何况是如今的战败呢? 只是战局已定,当下再说些后话也无用,只能求变。司马光叹口气,问道:“那我们该如何做呢?” “等。”司马池面沉如水,不显波澜。 “等?”司马光满心焦急着等着答案,却没想到等来这般虚无缥缈的回答。 “要等到何时?战乱的消息根本就瞒不了地方百姓。衙司里一接过上头传来的消息,不日便会下放到民间去。我们等得了,可民心民意等不了。多少老百姓都生活在康定盛世之下,他们以为得官家庇护会一世顺利,脚下的土地也承天隆泽。如今倒好,延州城都差点丢了去,金明寨十万重兵沦为降卒。说出来,岂不叫人心慌,为人耻笑?”他问道。 司马池了解自家儿子的性子,如今听他一番愤懑,也觉着情有可原。只是危难关头,最不能慌手慌脚的就是他们这一群地方官。 “君实啊,我们只有等,才能自救。等官家的旨意都颁布下来,等官家扶持一拨人上台,等枢密院机构完善,等到局势转好,我们才能有所动作啊。”司马池劝道。 只是这番折中的劝话,叫年轻气盛的司马光听来,未免觉着太过无为。他问着:“阿爹是要我坐以待毙么?” “当然不是。”司马池立马否认着。“天下是官家的天下,你想的那些措施,都得在官家旨意下达后才能施行。你能想出好法子,京官未必想不出来。如今汴京里人才集聚,范仲淹,韩琦,文彦博,富弼,哪一个不是官家信赖,百姓仰仗的好官?这些人还不敢轻举妄动,等着官家的调令,毋庸提你我这些地方小官了。” 见司马光还在撞着南墙执拗到底,司马池便竭力开解着:“你刚入官场,有这份心意是对的。只是无论如何,在你心里,置于首位的应是官家。倒不是叫你献媚取宠,而是在民意与官家之间权衡协调。你要做的,始终是上传下达而已,绝不是僭越着揣测官家的心意,甚至是想给官家做决定,生怕百姓等不起。”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