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3页 (第2/2页)
落早就把安丰拖下去打一顿了,安丰说那我今天就让你知道弱国无外交。” 苏识晓:…… 她对熊孩子不感兴趣。 “女子呢,表现如何。” “东夏的三公主段展颜,学习很是用功。” 闻宁乐顿了顿。 “东夏的孩子们埋头苦学,北凉的孩子似乎更喜欢交际,至于乌孙的孩子们,学习一塌糊涂。” 苏识晓用完了早餐,擦了擦手,说道。 “告诉教育部,还是按原来的计划,多给他们灌输人文思想。” 杂事汇报完毕后,苏识晓这才去上朝。 从前文武百官每天上朝的时间很早,一般都是早上6点。所以,他们在凌晨4点多就必须起床,等到了皇宫,差不多已经是5点了。由于大部分的官员都没有吃饭,所以有个“待漏院”里面会放一些吃食,供官员们填填肚子。 到了苏识晓登基后,直接取消了待漏院,早朝时间为每早8点,所以官员们都是吃饱了才过来的。 每天6点钟打工还不让吃饭这种事,太过分了! 官员们为此也觉得女帝陛下十分贴心,毕竟现在有煤油灯了,比蜡烛亮堂还不容易灭,夜晚也能看书,或者在晚上的时候去一趟美食街,哪里即使在晚上十点也是灯火通明的。 总之就是早睡是不可能早睡的。 官员们精神抖擞的请安,议事。 如今的城池建设基本都做到了有水泥路,有小学堂,若是发展好一些的城池,公共牛车虽没有通满城,却也是有三四条路线的。 于是那些发展不好的城池眼巴巴望着左邻右舍的兄弟们,由于之前没有分到工厂,兄弟城池都穿上了新衣服,自己的衣服影子在哪儿都不知道呢。 于是苏识晓收到的就是这些“穷地方”的太守可怜兮兮的折子。 哭的那叫一个惨兮兮,直说他们没有工厂,人口流失严重,富贵人家都愿去隔壁城上学,就连分配到这里的老师都有些待不住了,因为学生太少了,有钱的人不愿在本地上学,穷人太多,理解不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不光学校破,学生也少。 今日议的便是城市一对一帮扶。 说的好听点是帮扶,难听点就是扶贫。 “华朝各州各城发展不均,所以朕决定采取对口支援的模式,先富的各州城帮扶后富的各州城。” 底下的官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只是不知道如今这那些算是先富的州城呢?” 安宁和宛城作为特设的直辖市,肯定是妥妥的先富。 闻宁乐念了属于先富城池的名单,底下又开始讨论起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