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白切黑前夫后悔了 第22节  (第2/2页)
如说那金丝牡丹,居然还能在这差不多要入秋的时候盛开,足以见得费了多少人力呵护。    她在几年前见过主持宴席的张氏一面,是在那位薛侍郎千金的及笄礼上,那时候,她不过一个七品翰林修撰之妻,籍籍无名,只在宴席末流。    而这次,她也不愿掺和在是非之中。她默默远离那些热闹讨论的妇人,安静站在一边。    只是,片刻走神功夫,一妇人便走到跟前来。妇人面上带着笑,又年长了祝苡苡不少,看上去温柔和蔼,十分亲切。    她是张尚书的次女,如今礼部侍郎薛京的妻子张氏,也正是几年前邀她参加及笄宴的那位。    祝苡苡温吞的行了一礼,态度谦和,挑不出半分差错。    而后,两人坐在一边相互寒暄着,其实也没什么话要说,祝苡苡大多时候都是应和的,她与这位夫人并不熟悉,也就是几面之缘,甚至她不明白,这位侍郎之妻怎么要特地过来与她搭话。    实在没有必要。    “前些时候,我听说孟大人从苏州府带来一位女子。”    祝苡苡怔了片刻,随即扯着唇笑了笑,“确实与夫人说的一般。”    张氏的脸上添了几分正色,“孟夫人可晓得那女子出身风月,原本还是贱籍,是孟大人费了不少功夫才让她脱籍的。”    顿时那笑意便有几分勉强,她硬着头皮,说了声知道。    张氏轻叹一声,“如今的文人士大夫总爱附庸风雅,那些出身风月场所的女子又惯会使些手段,这虽说是一桩风流事,可总归于孟大人的官声无益,夫人可不能与孟大人一般糊涂,得打起些精神来应对啊。”    她最后一句意味深长又点到即止。    张氏款款离去,留在原地的祝苡苡心底五味杂陈。    那些被她刻意忽略的事情,被人毫不留情的翻了出来,她的脸面顷刻变得不值一提。    可提起这事的人,是正三品的侍郎夫人,还有诰命在身,她又能如何?    祝苡苡的失落低沉,被远远站在另一处的张氏看在眼里。    张氏笑着问身边头发花白的嬷嬷,“我与那商户女说的那番话,嬷嬷觉着她可是听进去了?”    “应是听进去了。”    “听进去了,会在家里闹吧,这样就能帮到老爷的忙了。”    想起几日前薛京对自己说过的话,她唇边的笑意愈发明显。    她从来都是为人称道的高门主母,替他做这样的小事,自然是手到擒来。    *    祝苡苡费力遮掩着自己的心绪,宴席上始终挂着笑,几个时辰过去,她的脸都有些僵硬。    日头西斜,天色半昏,她乘着车辇回了家中。    她心情不佳,晚食只吃了几口便撂下筷子,呆坐着。身边伺候的银丹和忍冬自然是看出了祝苡苡的不高兴。    “夫人……那位的话,您别放在心上。”    银丹也跟着符合,“对啊,别气坏了自个,得仔细着身子。”    接连几个月来的事情,压得祝苡苡眉头几乎无法舒展。人也连带着消瘦憔悴了一圈。    身边伺候的丫鬟都是看在眼里的。    祝苡苡不想放在心上,可她闭上眼耳边萦绕的就是张氏的话,兴许这会儿在京城中,其他官夫人眼里,她已经沦为笑柄了,成了一个懦弱无能的正妻。    她甚至有些埋怨孟循,为什么要将事情做得那样高调,让人人都晓得了,还引得张氏特意来提点她。她晓得自己这样想是不对的,可她却忍不住这般的想法。    她得和孟循好好聊聊。    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她得清楚。    自那日之后,孟循便再没来找过她,既然孟循不来找,她便去寻他。    祝苡苡知道孟循下衙署向来晚,所以她特地晚了些去孟循那边。    她去的时候,竹青站在书房外,竹青看见她时,脸色有些奇怪。    “大人可是在书房里面?”    竹青点头,面上有几分犹豫之色,“里面还有人…”    祝苡苡眉心微蹙,都这么晚了,还能有什么人。    但很快她便知道了是谁。    书房的门是稍稍支开的,从里头透着几分微弱的光,还隐约传出些说话的声音。    一道声音祝苡苡知道是孟循,另一道声音虽谈不上熟悉,但她也听得出来是谁。    是鸢娘。    两人站在桌案旁,孟循似乎是在画着什么,他神色专注,而鸢娘就站在一边看着他。    昏黄的灯光下,两人站在一处,仿若一对璧人。    祝苡苡心中忍不住酸涩,甚至是有些嫉妒。    但她不想离开。    她抬手敲了敲门,打破了这片沉静。    而后,孟循抬头看她,脸色并未有异。祝苡苡缓步朝两人走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