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嫁厨子_六零年代嫁厨子 第13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六零年代嫁厨子 第139节 (第2/2页)

刚要说话,一直沉默的谢跃进出声了:“行,我跟你签。”

    自己人反了水,万国栋也没话好说了:“那行吧。”

    徐霜说完就去忙,倒是谢跃进不再像以前一样滴溜溜的转眼珠子,老老实实的给徐霜打下手。

    徐霜看在眼里,回去跟王樱说起这件事。

    王樱想了一下:“大概是谢你之前婚礼上帮他吧。”

    王樱:“这样也好,聪明人不干那种损人不利己的事。他既然不找你麻烦,你也不用一直吊着心。他那头夜路走多难免湿鞋,不过人干了什么是一定要有代价的。”

    抛开了工作上的烦心事,徐霜闲下来就在家琢磨怎么做吃的。

    糖醋排骨蒸排骨都做了,剩下的猪肚配上鸡rou炖汤,王樱心心念念的小酥rou也做了。

    取后臀尖的瘦rou带点肥切条,加料腌制,里面洒上花椒碎,再拿红薯粉和面粉加鸡蛋搅匀,把rou条裹一层糊,下油锅炸。

    炸好的酥rou味道淡一些,但香的吓人。、

    王樱拿了个小碗咔嚓咔嚓的吃酥rou,边上倒了一小碟的芝麻盐辣椒粉,金黄酥脆,酥香酥香的,花椒粉的味道也酥酥麻麻的,在辣椒粉里沾一下,香辣麻香就直接占据味蕾。

    徐霜炸了一大盆,小酥rou不光是蘸着干碟吃,还能下火锅做烩菜,还能做好了夹馍。

    徐霜最后炸的一锅小酥rou都是片状的,等到吃的时候,就把小酥rou放在小碗里,里面浇一勺自己调好的料汁,顺手把猪肚鸡的鸡汤也加进去一勺。

    就这样上锅蒸,酥脆的外壳经过蒸制,变成包裹rou片的褶皱外壳,吸饱了汤汁作料的味道。香的人迷迷糊糊的。把蒸好的小酥rou盖在米饭和面条上,汤汁浸下去,连平平无奇的主食都光彩了几分。

    王樱:“要是有荷叶饼就好了。”

    徐霜:“今天赶不上了,等年夜饭我给你做个荷叶饼粉蒸rou。”

    王樱:“家里没有糯米吧?”

    徐霜:“我找人换。”

    王樱:“多换点,还能包元宵!”

    去年元宵就没吃汤圆,叫王樱遗憾了好久。

    徐霜:“那再换点花生回来,做元宵馅。”

    白糖花生馅的元宵,咬一口就甜到心里去。

    王樱美滋滋的:“还有火腿!”

    徐霜开口问师叔要买火腿,他师叔二话不说就往这里寄了一只十来斤的小火腿。徐霜拿回家可叫王樱开心的不得了。

    火腿!虽然是年份不够高,也不够大的火腿,但王樱已经很久很久没吃过了!

    王樱心里码放了一百八十个食谱等着吃,无比期待冬天的到来。

    大队上又是上山打野猪,又是分猪rou,今年还有分粉条的事。

    钱菊花养猪开的那一小片地收了红薯,积攒下来不少红薯粉。趁着天好拿出来晒干,正好在年前下了一次粉锅。

    露天起一个火堆,借了知青所的大锅煮开水,一个大漏勺在上面漏粉,下面有人把煮熟的粉条捞起来挂在竹竿上。一小片地的粉下了两百多斤粉条。

    数量不多,带上知青,一家也能分一斤多,不过拿来添个菜却是很不错了。

    自己去买的话还要好几毛呢!

    白菜猪rou炖粉条,自家大队的粉条劲道还好吃,拿个杂粮馒头就着吃。多少户人家都吃的撑到走不动!

    徐霜和王樱备冬也备的十分尽心,先是给徐明又寄了一次东西,上次寄东西还是两个月前,这次寄过去的东西更多了些。不过吃的少了一些,大多是厚衣服。

    徐老太自从有了缝纫机,一天能有半天都在缝纫机跟前坐着。

    这段时间农闲,也有不少人家做衣服,以前都是自己家缝,做新衣的还有些拿上去找镇上的裁缝。今年就不同了,大队上有缝纫机,很多人就拿着东西来托徐老太帮忙。

    徐老太也乐呵呵的给人做,帮个忙就能换一两个鸡蛋,家里的鸡蛋一下子就富裕了不少。

    给徐明的衣服也做的厚,徐霜积攒的兔皮也能用上了,徐老太直接把兔子皮翻过来,里面是毛,外面是皮,皮子外头加一层薄棉花,外面是厚实的粗布。

    徐霜试了一下就说热的受不了。

    徐老太却很安心:“热就对了!他们那边可冷呢,我听收音机都说了,最低零下二十几度,就得穿厚点。”

    给徐明寄走了东西,徐霜又提前开始走亲戚。

    去年是结婚,当然不用走,那时候来的亲戚也多。今年就要正儿八经的走了,徐霜准备了礼,跟王樱先去了大姨苏老太家。两家关系近,徐霜也知道他们今年地里收成不好,所以带的是一条两斤的猪rou,两条大鱼。

    苏老太回礼给回了一捧山楂,半筐橘子,还有一把干腐竹。

    徐霜推了几次没推过。只好带上回去。

    亲近的亲戚基本都是结婚时候见过的,徐霜带着王樱走了个遍,最后王樱想起来一件事。

    “不去三姨家吗?我记得结婚时候不是三姨家的女儿来过吗?”

    那姑娘叫孙梅,王樱可还记得的。当时徐老太给自己介绍,对方就差拿鼻孔看人了。

    “三姨家在县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