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权力的体香 第三部:屏行会所】第19回 (第6/8页)
最为著名,人称茶彭王,所以,革命时期就有谚语茶叶养活革命军。这 些工商界人士呢,思想上一般比较保守,多少受到西方工业革命思想影响,所以 渐渐的也形成了某种聚合,人们就把这种出生的革命党人,以及他们的后裔,还 有和他们理念接近的人士,称为茶党。」 「和很多人料想的不一样,这批人和军阀派系还算可以共处,反而和进步青 年理念相差最远。进步青年其实就是极左思潮,革命热情最高涨,但是有时候未 免又太激进,其实说起来和茶党的思想本来就是南辕北辙的,只不过革命年代, 大家的意识形态还在形成过程中而已。茶党的工商人士,一般都认为进步青年有 点极端,有点太偏爱平等,所以有人曾经开玩笑说,一派人是革命的茶, 清新淡雅,一派人是革命的酒,浓烈刺激……久而久之,那些思想上偏左翼偏 激进的,就成了被戏称为酒党的前身。」 「本来只有酒党和茶党,其实也没多大的分歧,不过是对于政见差异罢了。 后来,建国后,代革命领袖们,也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另一种分歧。有一些 革命领袖,坚持让子女继续从政,并且占据要津,这是大多数的。还有一部分人 呢,则可能出于种种理由,要求子女后人逐渐在政治上淡化,从商、从学、从艺, 就是不鼓励他们从政……当然了,有的淡化也没淡化成功,很多后人还是逐渐走 上了政坛。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批革命领袖的后人,因为这种家教的关系,除了 革命啊、政治啊、理念啊、政策啊,多了很多其他的话题,经常有一些高层聚会 活动,谈谈文艺啊、诗歌啊、科学啊、发明啊,还有体育……还组成了合唱团、 篮球队、棋友会什么的,逐渐,反而也成为了一种政治存在。而其中,因为当年 号称大太子的某位先辈,不肯从政,偏要钻研绘画和书法,也在其中。所以, 这些人,到了今天,他们或者他们的后人,也被戏称成为太子党。」 「其实,这三个派系互相交融,互为依托,也根本谈不到什么严格的界限。 如果一定要说政见差别的话,茶党的官员,一般比较偏向保守,说白了就是偏向 资本主义,相信市场经济,相信个人品德;酒党的官员呢,一般比较偏向左翼思 潮,相信集体主义,或者相信民族主义……太子党呢,在政见上没有什么一定, 但是更相信血统论,笃信一些传统文化。甚至直到今天,还是有不少太子党的官 员,还相信阶级成分呢。这倒也导致了太子党联姻很多,派系也相对巩固一些吧。 总之,因为这些历史上的渊源,所以人们才会误会,说我国官员分为三大派系什 么的。其实……这种事情,就像是宗教一样,根本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但是 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央是绝对不会容许怎样的小圈子文化,真的影响到执政、经 济、国家政策的。的,不过是一些无聊的人的臆测罢了。」 「其实啊,真正的派系斗争,那都是建国初期的事情,现在都六十多年过去 了。什么茶党、酒党、太子党,早就跟当年的历史渊源、政治理念、团队构成没 一点关系了。不过是你来我往了几次,有了恩怨,又或者是你的人、我的人,权 力倾轧、互相交易,逐渐形成了一些若有若无的圈子。所谓的政见理念,更不过 是工具口号罢了……而且,实际上,无论是茶党、酒党、太子党,都从来不是一 个真正意义上的党派,更都没有任何组织体系,派系大佬之间,也不过是私人友 谊、互相照应罢了。」 「从来没有一个官员,会承认自己是太子党,或者茶党、酒党的。至于底下 的小鱼小蟹,有一些小不点的官员,偏偏要显摆,只不过认识了某个大佬的秘书 的邻居的小弟什么的,就以某派系成员自居,有时候,吃饱了撑得,在基层和其 他派系的基层闹点别扭……更都是些不着调的小干部们自娱自乐罢了……真正的 地方领导和中央领导,哪里会在乎这些?」 周衿本来以为自己会毫无兴趣的,但是居然听卓依兰这么缓缓道来,竟然也 一路听住了,一时竟然有些忘形,忍不住问了一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