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在北电当教兽(606-610) (第2/6页)
子里,特别是电视剧的粗制滥造成风、低劣模仿和抄袭更是屡见不鲜,所以这部剧只从清晰度与分辨率上来说,已经达到了电影的级别,三修从业内人士口中听说,光电影胶片,就用了上百万元的。 还有演员的选用,陈坤自是不用说了,一部,就 奠定了他当红小生的身份。两个女主角也是可圈可点。但三修更关注的是男主角,那个名叫胡歌的演员。 他查了所有资料,都没有关于胡歌的介绍。所以三修猜测,这应该也是个新人。一部戏的四个主角, 选用了三个新人,只能说那个叶冷松是地主家的儿子。 但三修又不得不承认,这三个新人真的都很出彩,特别是胡歌,一眼看上去,不是很帅,甚至有点柔弱,并且演的还有些青涩,但整体下来还是让人很舒服,不会有用力过度的感觉。 想说的、想写的太多,一时之间,竟不知从何下笔。 他只好一根接着一根的抽烟,思考着从哪个点下笔。 第六百零七章·专栏与盗版 “哈喽……摩托……” 存了几个月的工资,刚买的新款托罗拉388C的铃声突然响起。 三修略有不满的皱了皱眉头,却还是拿起放在桌边的手机,接通了。 “喂,老萨,看了吧?” 三修本名叫萨满满,他也找不清袓上是牛头人还是巨魔。错了错了, 重来。 他也找不清袓上是哪的人,只知道爷爷辈是逃荒过来的。后来就在北京落地生根了。 “嗯,看了。” “写一篇专栏吧,这部电视剧热度很高,你出手写一篇,咱们争取借这波东风,让报纸更畅销点,要抓紧啊,可不要让别的报纸给抢了。” 三修抽根烟,道:“我是想写点东西的,并不是说它热度多高才要写,因为这部戏,他们做的太用心了,让我也有些感慨。” 电话那头呵呵笑了两声,显然是早已熟知且习惯了他那种文青的味儿,他是属顺毛驴的,除非是他想写,否则怎么劝怎么说都没用。 果然,三修牢sao还没发完,又接着说:“你说现在国内这些个影视剧的制作人,真以为拿了金主的投资,随便撒点钱,拉起一帮子明星,就能把作品拍好?不用心,有再多的钱,也出不来好东西。” 等三修抒发完了长篇大论,那头又道:“那就好,由你出马,明天咱们的头条评论就算是定下来了,几点能给稿子?” 若在平常,三修向来以才思敏捷,几千字的评论,一个夜班也就很随便就能出来,而且只要出自他手,必然是精品。但这一次,二修闻目还犹豫了一下:“还不好说,要写、想写的东西,太多了,一时半会儿,反倒是不知道该怎么下笔。” 电话那头“嗯”了一声,然后突然道:“那也成,你什么时候写出来什么时候算,不管到什么点儿,你尽管打我电话,稿子一出来,我立刻过去拿!”顿了顿,又道:“对了,老萨,我觉得你该到网上去看去,找找灵感,网上现在都炸了,都在热议这部剧。” 三修点头“嗯”了一声,挂掉了电话。 他虽然也常上网,但还是有些看不惯网上好剧坏剧都一通乱舔乱喷的网友,但他也知道,网络上虽然泥沙俱下,但其实不乏高人。 有闲暇时间,他就会习惯性的到各大论坛转悠一遍,每每看到有人的说法正中自己心意,他就忍不住为之击节。 再次点开浏览器,登录上账号,可以明显感觉到,今天的帖子数量,比前几天要多上许多。 三修在各大论坛上一个接一个看帖子,看到那种只知道胡乱吹捧,其实狗屁东西也说不出来的无脑吹捧,他就鼻孔里出气、冷哼一声,看到说得怡到好处,或点评得直入肺腑的好文章,他又忍不住摇头感慨、赞美,恨不得把那人抓到跟前来畅谈一番。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到了深夜十二点多钟,或许有了思路,三修扔掉鼠标,点了根烟,开始在键盘上敲起来。 周六、周日两天停播后的发酵,在周一晚上得到了应验。 几乎一夜没睡的三修在第二天早上交稿时,从总编辑王德海口中道了昨天晚上的收视率。 7.84% 又一次刷新了湖南台的收视记。 看着哈欠连天的萨满满,王德海笑着给他泡了杯咖啡,招呼他坐下,才笑着说:“刚刚得到的消息啊,昨晚的央视很看好的热播新剧来了个大跳水,原本一直在6%左右徘徊,现在掉到了5.22%,低了两个百分点。” 三修随意的笑了笑,关于央视和这部剧的渊源他也听说过,对于央视一惯的作风他也很熟悉,并不以为意。 王德海仍很有兴趣的说,“还有事也挺有意思的,想不想听?“见三修疑惑着看了他一眼,也没在卖关子,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