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节  (第1/2页)
    为了家人,为了自己,他这次的考试也要竭尽全力。    便是失败又算得了什么。    黄夫子说走便走,竟也不等村里的牛车,看样子要自己走到县城。    幸好他们村距离县城不算远啊。    纪元跟着赵夫子远远送着,没想到黄夫子又回头道:“此等佳句,必然会与其他夫子教谕分享。”    “纪元,我们在县学等着你。”    啊?!    还要分享?!    纪元傻眼了。    真的不用了啊!    黄夫子此刻士气正盛,他也不能说什么,只好憋着一口气跟黄夫子道别。    哎,算了。    他还是赶紧背书吧。    要是连县学都考不上,估计更难堪啊。    第19章    第19章    整个夏日过去,小黄也从牛犊快长成大牛,站在纪元身边很有分量。    还是跟之前一样,除了纪元之外,其他人谁都不让喂。    不仅如此,安大户家的两头牛明显跟纪元关系也更好,看着比之前更壮,皮毛都光滑得很。    安大户都对纪元的活计很满意。    纪元生活稳定下来。    清早挖草药背书,白日里读书习字放牛。    晚上做饭练字。    纪三婶纪三叔两人虽有些固态萌生,但还算压制得住。    他们最近在发愁纪利去县城当账房学徒的事。    送了好几次礼,那边也没见松口。    又是清早,纪利还在埋怨道:“之前送纪元过去的时候,不是说得好好的,怎么我就不行了。”    纪三叔三婶哪能说那是骗纪元的。    就跟驴前面的胡萝卜,让纪元看得着吃不着,只要不上学就行。    再说送到县城当学徒,谁知道你是当账房学徒,还是当杂役的学徒。    可这话他们两个不敢说,省得被外人知道再惹麻烦,以前纪元不是多说的,外面人还夸他们照顾哥哥的孩子。    现在经过那几件事,村里人议论纷纷,村长对此很不满,说安纪村向来民风淳朴,若为这种事坏了安纪村的名声,让县令大人追查下来,有他们好果子吃。    不能说真话,只能糊弄着纪利,让纪利也不高兴得很。    他都跟村里同龄人说了,自己马上能去县城做事,可迟迟却没有着落。    如今都七月份要入秋,还是没消息。    其实纪三婶三叔也急,钱送出去不少,还不知道人家收不收纪利。    纪元只当没听到。    他跟这家的联系,如今仅限于面上的功夫。    他到这个世界也有半年,明白此地的风俗,传统宗族的观念,是不允许他或者纪三叔彻底撕破脸。    儒家又有家天下的观念,《中庸》也讲“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仁便是爱人,要爱自己的亲人。    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古代的读书人若不能处理好家庭关系,不能和睦相处,肯定会被人指摘唾骂,影响仕途。    纪三婶三叔或许说不出这样的道理,却也明白面上要平和。    而他要读书,自然也不会多讲。    他们折腾他们的,自己读自己的。    最好井水不犯河水。    离开三叔家中,小黄明显欢快,十一个月的黄牛已经有近七百斤,摇头摆尾的。    纪元这次没有去挖草药,而是直接去了安大户家中。    最近喂牛很简单,七月份的天气,正是青草茂盛的季节。    但过了夏天,秋冬的时候,牛就只能吃干草。    安大户跟安大儿媳在准备冬日的饲料储存,他家牲口多,母牛又怀孕了,所以要早早备下。    喊上纪元,也是因为他养牛确实好,安大户家的两头都被照料得很好。    大家一起算算,需要多少干草料,他们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