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750节 (第1/2页)
这时,“咳咳”一道咳声突然传出,黄忠这才注意到,这个热气球不止他们四个人,角落里还躲着一个,似乎是因为恐高,整个人蜷缩着身子,眼睛都不敢乱瞟…… 害怕呀! ——『是五个人!』 黄忠心头喃喃,这个方才没注意的,或者说是因为恐高,而存在感并不强的家伙,是个中年男人,头戴橘黄色的头巾,像是一个黄巾贼似的。 手臂粗壮,一看就是习武之人,最特别是五官……有几分英气,几分儒雅,更添得几分悲天悯人的味道。 偏偏这么一蜷缩身子,整个给人的感觉就是全垮了。 黄忠又努力的回忆了一番,这几日先到江陵,后至襄阳……该见的人也见的差不多了,似乎关麟身边没这号人哪? 既是共患难,黄忠忍不住问道:“阁下是何许人也?” 这人连忙回答,似乎是因为周围的劲风,让他的语气有些发颤:“以往便听闻黄老英雄威震荆南……如今更是听闻……” 这人本想说『如今更是听闻黄老英雄五百步射杀庞德,威震天下……』 可话才脱口一半儿,黄忠直接打断。 “那些个不当紧的就莫要说了!” “云旗这小子是个缜密的人,非常之时,他既派你进入这藤筐,想必你定是极有用处,说吧?阁下到底是何许人也?此行的任务又是什么?” 因为黄忠的话,一时间……这本就劲风往来的藤筐内,气氛变得更冷冽了一分。 这恐怕……就是传说中的: ——气抖冷! …… …… 第410章 代号为‘九五二七’的行动! 魏军做事,往往不会顾及百姓的疾苦。 自打汉水以南,以樊城、郾城、新野城为主的战场风起云涌起,宛城早已开始坚壁清野。 如今,变故传来,这份坚壁清野无疑做的更坚决。 大体就是所有的魏军将方圆五十里迅速的席卷,所有的村民、农户悉数迁入宛城,所有的粮食,一律收缴,所有的耕地悉数纵火焚烧。 当然,南阳本就对曹魏积怨颇深,这中间自有大量村民反抗,可……凡是不肯迁移的,立即就是烧屋拿人。 整个宛城境内,可谓是风声鹤唳、鸡飞狗跳,大量的人,犹如牛羊一般被赶入宛城之中,到处的村落都是熊熊烈火。 这过程,便是夏侯楙亲自做的; 按照曹cao的命令,也根据现有的时局,宛城不能给关羽,不能给关家军留下一口吃的。 就这样,整个宛城内部宛若一个巨大的监狱,数不尽的平民百姓,因为曹魏的一纸告示,悉数成了流民,充斥在这城墙的墙根之下,孤苦无依,到处都是抱怨。 而几乎同时,宛城的所有兵力悉数都在布防上…… 不会有任何人去安置这些流民,他们仿佛自从被迁来的一刻起,就成为无人问津、自生自灭的存在。 呼…… 一声长长的呼气,此刻的李藐站在城楼上,眺望着那城楼下,源源不断的像是牛马一般被赶入城内的百姓。 城头的风吹拂着他的脸庞,带来了一丝丝凉意,仿佛在告诉他这个世道就是这样的无常与残酷。 “唉……”随着一声轻轻的叹息,李藐不由得低声吟道:“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后世元代的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当然……也被关麟抄录在赠给李藐的那卷诗集中。 这时李藐极喜欢的一首。 只是,此情此景下,吟出这么一句,李藐的心情复杂了许多。 “李先生方才在吟什么?是诗么?” 这时,随着“踏踏”的脚步声,曹植也登上了城楼,他没听清楚方才李藐在吟出些什么,只是看模样,像是在感怀作诗…… 提到诗,曹植可太有兴趣了。 “李先生快快再吟出一遍,也让晚辈听听,品评一番……” 在曹植看来,李藐的诗词造诣是远在他之上的。 当然,曹植不知道的是,李藐的诗词出自唐宋元明时期,那一个个“神乎其技”的名字。 只是…… “哈哈……”李藐摆手道:“方才我非在吟诗,只是在感叹,短短的一日之内,这宛城就迁入了七、八万的村民,这些村民变成了流民,民心不稳,我担心他们会不满,会闹事,会哗变哪!” 李藐随口找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