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93章 (第1/2页)
只要它能借着这一次的海航证明它的价值,只要它能继续完善自己目前的弊病,只要…… 这些“只要”还没有这么难达成,因为它已经有一条很明确的发展方向了。 李清月回她:“对,海上和塞外的情况其实是相似的,还有就是南方蛮夷之地的山林之中,可用作参照的标志少,又不能确保一直能用太阳指示方向。” “可我想不明白一点。”卓云好奇问道,“光只是此物在目前展现出的前景,就已经相当可观了。公主若只是想要得到更多话语权的话,为何不干脆留在洛阳或者长安,亲自对此物做出后续的种种改良,而后凭借着此物在陛下那里得到奖赏呢?” “你觉得太史令如何?”李清月垂眸一笑,问道。 “太史令修编史书,编纂算册,推衍天时风向,还校注了《齐民要术》这些民生典籍,可以说是无所不精,贡献良多。” 李清月再问:“那你觉得,陛下若是遇到了什么政务上的问题,他会拿来请教太史令吗?” 卓云语塞。 虽然这话直白说出来可能有点大逆不道,但若真让她来说的话,可能还真是一个“不会”。 技术上的人才未必能有资格发出政治上的声音。 李清月扶着桅杆,望着离岸后开阔的海面,继续说道:“就像阿耶不会在意于义阳公主在太史局中学习一样,我想让声音更有分量,就应该将目光放得更远一点。前日老师就说过,我不必在意于自己写出的字是否好看,只需要让精通书法的人为我代笔,在航海罗盘这件事上也是一样的。” “何况,”李清月忽然调侃道,“你不觉得现在也挺好的吗?我在出征百济的行程中增长见闻,丰富知识,太史令则负责将那航海罗盘给进一步完善。” 这么一想,她现在已经深谙李治拿捏太史局的精髓了。 能者多劳嘛。 可见她越发有进步了。 卓云讷讷答道:“要是这么说的话,公主的决断并没有错。” “何止是没错。太史令的人品注定了他不会贪功,航海罗盘这东西我也已经在留给阿耶阿娘的信中提到过了,应当能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太史令曾经负责修编海岛算经的经历,也让此物要推行在海航之中的时候,还能再借用一下他的名声。”李清月摊了摊手,“你看,一举多得。” “行了,别想那么多了。”李清月伸手拍了拍卓云的肩膀,“去帮我把赵文振找过来。” “好,我这就去办。”卓云应声而走。 只是她没看到的是,李清月将手缩回来的时候,脸上闪过了几分郁闷之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