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37章 重返辽东第一步 (第2/4页)
,我也是在旅顺口上岸离开辽东的。我还是在旅顺口上岸,到达辽东的。当时,和我一起上岸的,还有其他三十七人,来自全国各地的都有。现在,就剩下我一个孤魂野鬼了。其他的三十六人,我只记得他们的名字,连他们在哪里被打死,又埋葬在哪里,都不知道。” 黄清平点点头,苦涩的说道:“是啊,我也是只记得他们的名字,他们是在哪里战死的,然后又怎么处理了,都是一概不知。上头不允许我们打听。唉,死人真是太多了。辽阳一战,我们全队几乎死光,逃出来的只有五六个人。” 杨凯德被他们勾得想起往事,闷闷的说道:“我比你还多,都死光了。除了我,足足四十九人,都死光了。张老实……” 无意中忽然提到张准的父亲,他急忙闭嘴,一脸的忧伤。其实,有关张准父亲的事情,在座的人都很清楚了。张老四(张老实)也是在旅顺口上岸,到达辽东的。结果,他站着到来辽东,回去的时候,却已经是在骨灰坛里面了。 不过,相对而言,张准父亲还是幸运的,不知道多少人死了以后,连装入骨灰坛的机会都没有。对于战死的明军,鞑子从来都不会处理的,基本上都是抛尸野外,任凭野狼吃掉。因此,每次大战以后,辽东的野狼,都眼珠子发红,那都是吃人rou吃的太多的缘故。 张准勉强笑了笑,缓缓的说道:“牺牲在辽东的汉人很多,不仅仅是和我父亲一个。我父亲至少还有骨灰带回去,不知道多少人连骨灰都没有,有些人可能连名字都找不到。大家商量一下,有可能的话,就给他们立个衣冠冢吧。” 毛顺江点头说道:“要得!能够给他们一个衣冠冢,也算是对他们的交代了。可惜了,要是他们还活着,还能看到今天,不知道该有多好啊!” 张准沉吟片刻,又缓缓的说道:“除了衣冠冢,我还准备立一个纪念碑,将所有牺牲的汉人名字,都铭刻在上面,让所有的辽东人都可以看到,永远都不会忘记。” 陈国喜下意识的说道:“那得是多大的碑啊?一般的纪念碑,只怕写不下这么多人的名字吧?这十几年来,死在辽东的人,没有五十万,也有三十万,这么多人的名字,怎么可能写得下来?” 张准果断的说道:“没关系,纪念碑写不下,我们在下面多搞几个纪念墙,专门负责铭刻死者的名字。总之,一定要将所有人的名字,都全部刻印上去。我们要让以后的世世代代,都不要忘记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杨凯德点头说道:“我赞成。” 孟庆浩语调激昂的说道:“都督大人,我是石匠,纪念碑和纪念墙的事情,就由我来负责吧!” 张准点点头,爽快的说道:“那就有劳孟老了。” 孟庆浩感慨的说道:“我的两个弟弟,都是在辽阳战死的,我连他们的尸首都没有看到,一直觉得心里不安。要是能够在碑上留名,他们九泉之下,也可以安息了。” 说起各自的伤心事,众人免不了又是一番感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大明军队的确有太多人,将自己的性命,都留在了这片热土之上。这次重返辽东,他们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缅怀过去的战友同袍,只是他们要做的第一步而已。 张准慢慢的说道:“过去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现在回想,也没有太多的意义。我们还是要着力向前看。打败鞑子以后,辽东要怎么建设,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 说完,他朝刘航打个眼色。 刘航便站起来,朗声说道:“各位叔叔伯伯,按照都督大人的提议,生夏宗的下一步工作重心,就是全力以赴,进行辽东的开发和建设。重点是两个方面。第一个,要积极开垦田地,种植粮食。第二个,就是尽可能的囤积木材,保证海军造船的需要。” “因为辽东的木材,都在长白山区,我们的军队,暂时还没有控制长白山,因此,木材的事情,暂时可以缓一缓。眼下的重点,就是开垦土地,恢复粮食生产。各位对此,有什么好建议?” 黄清平想了想,有点担心的说道:“人从哪里来?” 刘航点点头,缓缓的说道:“黄叔叔问得好,要开发辽东,人是关键。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什么都办不成。要开发辽东,首先就要有人。大家都说说,人从哪里来?” 各位老人家你看看我,我看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