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_第1034章 以后,各位就不要依靠食盐赚钱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34章 以后,各位就不要依靠食盐赚钱了 (第4/4页)

场,就是能够从盐业经营中全身而退。譬如棠樾鲍氏家族的鲍启运,在承接哥哥鲍志道的总商地位之后,被佥派办理淮北盐运,当时淮北官盐“疲滞已久”,滞销则无从言利,而课税照旧很高,致使不少盐灶已关闭歇业。

    为了应付官府的课税,少数幸存的盐场只得高价卖盐,这对从事盐运的盐商来说,当然无利可图,而且运盐途中,如遇风险沉船,损失均由盐商自认。鲍启运深谙此道,哪能睁眼做亏本的买卖?

    因此“称病告退”,宁肯背上“抗佥误课”的大罪,也不能将家业败落在自己的手上,所幸的是,他得到了嘉庆皇帝的特赦,“抗佥误课”的大罪,仅以罚五万两银子了事。

    收回了资本的鲍启远,从此再无经商业盐的念头,回到祖居地,广购良田,大兴土木。今天我们看到的棠樾牌坊群,就是在他的手上建造修葺的。

    这一宏大的建筑群,证明着徽州盐商曾经的辉煌,也蕴含着徽州盐商必然衰落的无奈宿命。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独立之人格,才有独立之商人,才有强盛之时代。

    张准通过这个案例,要强调的,重点是两个:第一个,新帝国,不会好像以前的任何一个王朝,依靠食盐来提供国家财政收入。第二个,任何一个商人,又或者是家族,都不要希望从食盐上赚取巨额利润,你们还是做点其他事才是王道。

    他不想让新帝国,好像清朝这么腐朽不堪。更不希望新帝国的商人,好像以前的盐商一样,只是依靠特权来赚钱。新帝国的商人,应该是白手起家,通过自己的本事,通过自己的眼光,通过勤劳致富,诚实经营来发家。

    “凡是属于民生的必需品,国家都会实行专营,不会转到任何人的手上。专营的价格,肯定不会高,在扣除了各项的费用以后,利润应该是很稀薄的。所以,大家不要指望,在食盐的经营权上,我会开什么口子。”

    “而且,我还可以告诉你们,也不要指望日后开什么口子。哪怕是我死了,我也会留下严令,不允许食盐涨价,更不会允许食盐转手给私人经营的。大家想要赚钱,还是想别的法子吧。”

    “大家的目光,应该放长远一点。你们的眼睛,应该盯着国外。相信诸位都看过我描绘的世界地图了。正如大家看过的那样,我们所在的世界,真的很大很大,赚钱的路子很多很多。”

    案例说完以后,张准缓缓的说道。

    在座的商家,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都有些黯然的低下头。显然,他们都相信,张准这次绝对不是在开玩笑。他既然这么说,就会这么做。以后,大家想要通过食盐赚钱,那是绝对不可能了。

    惋惜了,真的是太惋惜了。食盐赚钱的路子,真的还是太稳妥了,简直是躺着就有钱收。他们都有些想不懂,张准为什么,居然会主动的放弃这条已经传承了几千年的生财之道。或许,张准是出于新帝国的长治久安考虑吧。对于一般的老百姓来说,三文钱能够买到一斤盐,的确是前所未有的幸福了。

    “都督大人,您的提议,我们都是坚决赞成的。以后,我们都不做食盐的生意了。只是,还请都督大人指点一条明路,也好让我们有个盼头啊!对于海外贸易,我们最远的也就是去到南洋一带,再远的地方,我们都没有去过了。还请都督大人指点一二。”

    有商家代表站起来说道。

    “对!”

    “对!”

    “对!”

    其他的商人代表,纷纷附议。

    发展海上贸易,除了虎贲军海军的大力扫除障碍之外,对于各地的风俗民情,资源特产,都要有相当的了解。你只有了解市场需要什么,又能买到什么,才能更好的安排自己的生意。两眼抓瞎,那肯定只有亏本的份。而要说到对全世界最熟悉的,莫过于张准了。那个世界地图,还是张准自己描绘的呢。一众商家,都恨不得将张准脑海里知道的一切,都全部挖出来。

    “我知道大家会怎么问的。”

    “我已经准备好礼物送给各位了。”

    张准自信的微微一笑,然后轻轻的拍拍手。

    【求月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target=_blank>,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