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五章 辛德勒和阿蒙 (第2/3页)
坞评价出的百年来最伟大的男影星第六名的亨利方达。而与亨利方达对戏,出演与德国军官阿蒙有着纠葛不清情愫的犹太女子海伦的,则是同为犹太人的玛丽莲梦露。 当余生把这部电影和这个角色的资料,传给正在日本与李香兰巡演的玛丽莲梦露后,玛丽莲梦露毫无迟疑的答应了下来。她对电影和人物有天生的敏锐,能显而易见的察觉到阿蒙这个角色中,内蕴的人性的力量。 《辛德勒的名单》中,最有力量的角色,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身为善人的辛德勒,一个是身为恶人的德国军官阿蒙。这两个人简直就是以德国人这个身份为中轴线,而对立出的两个矛盾的个体。 阿蒙和辛德勒两个人,都是德国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都是英俊高大、理性冷静的男子。而其分歧开始的地方,就是在德国人对犹太人的敌对开始的时候。 毫无疑问,作为纯粹的德国人,两个人都受过此时德国主流思想的教化。所以,最初针对犹太人,两个人都是恶意满满的。辛德勒和犹太商人的谈判,简直就是剥皮剔骨,一点油水也不留。 辛德勒和阿蒙的不同之处,在于辛德勒能从这些教化之中挣脱出来,虽然有挣扎,但是那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明显将其心中最后的防线击溃。从此善念觉醒,开始了对犹太人的拯救。这种善念的觉醒极为难得,在一群将犹太人的生命视为草芥的德国军官中,显得孤单却有力量。 而阿蒙没有这个挣脱原本教化的力量。他是那个时代德国人最典型的军官。对内极有素养,对外杀伐决断。是善行与恶的交汇体。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经过搜查后,德国士兵发现了白天躲在窗帘后的一群犹太人,冲上去一阵扫射,黑暗楼道里不停闪着刺眼的白光。而在这充满了血腥味道的场景中,一名英俊挺拔,富有气质的德国军官用犹太人留下的钢琴,饶有兴致的弹起了曲子。 钢琴曲的节奏急促而优美,和密集的机枪扫射声构成了一道“完美的合弦”,两个德国兵闻声而来,讨论起弹奏的是巴克还是莫扎特。阿蒙在楼下仔细聆听士兵们的扫荡。随后,镜头拉远,以上帝的视角看向静静的城市。城市的建筑中,无数刺目的光亮闪过,枪声与钢琴曲完成了完美的二重奏。 这个细节其实很容易理解。由细节到广远,视角的转换,代表着由具象到抽象,由个例到普遍。两个讨论音乐的士兵,和弹奏钢琴的军官,说明这一代的德国人,有着良好的教育。虽然两个士兵并不精通音乐,但是,却也有常识。比他们高一级的军官则有良好的音乐素养。 而从电影的暗示中,可以鲜明的察觉到阿蒙的军衔要比那个带队行动,弹着钢琴的军官要高。以此可以推知,阿蒙所受过的教育,应该比那个弹钢琴的军官更加的系统,并精英化。 毕竟,德国人是第一个建立起从幼儿到青少年的完整的九年教育体系的国家。在德国的毛奇将军说出:“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这句话后,德国人对教育的重视便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境地。 而对军官的提拔、培养,学历显而易见,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阿蒙的学识和能力很高。这也可以从他开枪的百发百中,侧面体现出来。而这种由希特勒主导的教育灌输,给阿蒙带来的束缚明显比辛德勒要强大许多。 而当年德国人制定的章程,在后世看来,其实除了反对犹太人,造成种族歧视这一反面是被人诟病的之外,其他的章程,完全是一个国家的正常要求。这个章程共有二十四条,几乎囊括了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每一个方面。 “第一条,我们要求基于民族自决的权利,联合德意志人为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