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29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第4/5页)
且,就算她不叫,谅这位大爷不会拿她怎么样。 上官静这么想着的时候,她的唇上忽然触上了一个温热,带着清香的唇瓣。 他蜻蜓点水似的一吻,很快就结束了。 他好笑的看着她,“怎样,还叫不叫?” 上官静立即后退了一大步,然而龙床还是太大,她坐起身瞪了他一眼,并张牙舞爪的伸出爪子,要是他再敢非礼她,她绝对挠他一脸血! 楚晗世也悠然的坐了起来,他靠在床头,眼里带笑,这样的她,他倒是很喜欢。 上官静与他对视了很久,他按兵不动,一派淡然,反倒衬得她刁蛮任性了。 她无奈的放下手,“我先去早朝了,可能没法送你了。” “我知道。”他目光卓然的望向她,“不过,下次再见你,要是再不叫世哥哥,可就不止这些了。” 他神采奕奕,嘴唇红润,嘴里却说着威胁的话语。 上官静撇了撇嘴,“我明白了。” 他还真是狡猾,刚刚的只是亲吻,她要是再不叫,恐怕她清白就不保了。 世哥哥… 还行吧,偶尔叫一叫也没什么。 …… 经过宫女太监的一阵忙活,上官静穿上龙袍走上了大殿。 大殿上,上官静首先开口,“今日,是朕登基以来,第一次早朝,在此,有三件事要向各位宣布。” 她向下瞥了瞥众臣的神色,他们一个个低着头,态度还算恭敬。 她继续道,“第一件事,就是更改年号,由玄德更改为永安,寓意和平与安定。 第二件事,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如今,辽国的耶律王爷并未下台,因此,辽国仍有大举进攻的态势,而北辰若是想要一直安定,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生产力上去了,才有与大国对弈的资格。 第三件事,是将现有的官员选拔制度更改为人人可以参与的科举制度,北辰需要的是真正的人才,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不管身份是否尊贵,一律给予入仕的机会。” 上官静说着,一直注意着下面人的脸色,她说更改年号和发展生产力的时候,众臣都是赞同的神情,而她在讲科举制度的时候,有些人的脸色立即变了。 李清牧皱了皱眉头,仔细的揣摩上面女帝的意思,不管身份是否尊贵,一律给予入仕的机会,这句话,听着有些奇怪啊… 李清牧出声,“皇上,科举一事,臣以为不妥,第一,祖宗之法不可变,为官者出身世家,才会有良好的教养,第二,一些草莽之夫虽有一技之长,但却始终上不了台面。” 他知道,皇上是想选拔良才,但北辰的朝堂,是他们这些贵族世家把持的,有哪家不往朝廷里面塞人?他们这些世家的几乎每个嫡系子弟,都在朝中有着不小的地位,若是任由下层人民进入朝堂,将会直接威胁到他们世家的地位,他必须要强烈反对! 辛裴紧随其后,也站出来发声,“右相大人所言极是,还是按照以往的入仕考核,在国子监选拔人才为好。” 紧接着,又是几个老臣一阵附和。 上官静手掌握紧,表情微怒,谁都知道,世家公子可以不用在国子监上课,等到入仕考核的时候,却可以强占大半的名额,使得众多优秀的寒门学子却只能望洋兴叹。 上官静正是不满这点,才要如此改革,哪知道刚说出来,就被人反驳,实在让人反感。 上官静将手掌缓缓松开,她冷冷一笑,“右相言之有理,草莽的确不精礼数,但右相之言,就不怕寒了天下有志之士的心吗?” 她大声道,“在朕眼里,只要是有心报国,只要是才能之辈,都应该受到礼遇,只有如此,北辰才能强大起来。” 李清牧拱着手,怒声反驳,“皇上,各大世家当年跟随太祖皇帝南征北战,共同打下北辰的江山,皇上若是体恤功臣,就应该更加礼遇士族!” 上官静看着他愤怒的神色,自己反倒放得更轻松,她淡淡道,“朕可以给某些士族置办些房产,让他们回去颐养天年,让他们的子孙吃喝不愁。” 李清牧一听皇上潜意思是让他辞官回乡,立即慌声道,“皇上,不可啊!” 上官静掷地有声,“这也是礼遇!” 李清牧顿时沉默了,这个女帝根本不听他的,还用颐养天年来威胁他。 上官静威严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想必各位都知道,只有源源不断的有真才实干的人才进入官场,北辰才不至于被时代的洪流冲走,一个国家要想屹立不倒,就必须要有新鲜的血液! 而且,楚国很多年前便已经开始施行科举制度,如今,楚国繁荣昌盛,已然是这片大陆上最强盛的国家,可以说,楚国有如今的成就,科举制度功不可没,况且,有楚国这样成功的典范在,我们北辰为什么不学习?” 李清牧,辛裴几人不出声了,上官静继续道,“科举一事势在必行,诸位爱卿,有谁愿意替朕准备科举事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