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2节 (第1/4页)
杭州有家大菜馆,菜馆老板见人们都夸说“东坡rou”,就和厨师商量,把猪rou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挂出牌子,也取名为“东坡rou”。 这只新菜一出,那家菜馆的生意就兴隆极了,从早到晚顾客不断,每天杀十头大猪还不够卖呢,别的菜馆老板看得眼红,也学着做起来,一时间,不论大小菜馆,家家都有“东坡rou”了。后来,经过同得公认,就把“东坡rou”定为杭州的第一道名菜。 苏东坡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朝廷中的那班jian臣本来就很恨他。这时见他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心里更不舒服。他们当中有一个御史,就乔装打扮,到杭州来找岔子,存心要陷害苏东坡。 那御史到杭州的头一天,在一家馆里吃午饭。堂倌递上菜单,请他点菜。他接到菜单一看,头一样就是“东坡rou”!他皱起眉头,想了一想,不觉高兴得拍着桌子大叫:“我就要这头一道菜!”吃过“东坡rou”,觉得味道倒真是不错,向堂倌一打听,知道“东坡rou”是同行公认的第一道名菜,于是,他就把杭州所有的菜馆的菜单都收集起来,兴冲冲地回京去了。 御史回到京城,马上就去见皇帝。他说:“皇上呀,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贪赃枉法,把恶事都做绝啦!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rou。” 皇帝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可有什么证据吗?” 御史就把那一大叠油腻的菜单呈了上去。皇帝一看菜单,当即暴怒,不分青红皂白,立刻传下圣旨,将苏东坡掉职,远远地发配到海南去充军。 苏东坡被调职充军后,杭州的老百姓忘不了他的好处,仍然象过去一样赞扬他。就这样,“东坡rou”也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直到今天,还是杭州的一道名菜。 等陈天顶把“东坡rou”的故事讲完了,杨开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半晌,他啼笑皆非的说道:“这苏东坡也真够倒霉的,原本是一番好意,传到皇上耳朵里,却被曲解成了百姓恨不得吃他的rou。” “人生无常么,以后的事,谁能料到?” “再说了,当时已经有一帮御史准备要陷害他,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算没有这件事,苏东坡的仕途之路也到头了。”言罢,陈天顶叹了口气:“不过幸好,这道黄金白银都换不来的东坡rou菜谱,原封不动的流传了下来。以后有机会,我肯定亲手给你们做一顿货真价值的东坡rou,肥而不腻,汁浓味美,嘿嘿,包你们吃了以后,就赖在我家不走了,每顿饭开饭之前都得问一句,陈老板,你他娘的东坡rou呢,快快上桌!快快上桌!” 陈天顶开玩笑的说道。 固体燃料的温度提升的很快,片刻就将三个小瓷坛烤的白烟直冒。 看到这一幕,陈天顶也不多罗嗦了,赶紧从仓库的角落了找了块废弃的木板,当做扇子,一阵阵的对着炉灶扇起风来。 随着风势越来越大,压在灶台下的火苗,也被吹了出来,一点点的向上延伸,到了最后,包裹住了整个小瓷坛的坛底。 火苗蓝汪汪的,欢快的上蹿下跳。陈天顶说,这样是为了分散火苗的热力,如果不分散开来的话,小瓷坛的底部会产生局部受热的现象,这样很可能把里面的食物烤焦。 陈天顶就像是一个大厨,忙碌在三个坛子之间。 第一个坛子里的水,冒起了泡泡,这意味着离烧开不远了。 第二个坛子被陈天顶放了满满一坛子的饭团,此刻虽然还差一线温度,但杨开等人已经闻到一股浓郁的米饭清香。 这样众人不禁瞪大了眼睛,心里期盼着坛子里的食物快点好,快点好。 第三个坛子是用来炖大杂烩的,不过陈天顶觉得时候未到,还没有下食材,等他看见饭团热的差不多了,这才让杨开吹灭了第二个坛子的火。 瞧见火灭了,杨开本能的要去把坛子拿下来,却被陈天顶一把阻止。 “不要去碰坛子,这东西材料是陶瓷,大火一烤,碰一下手就得烫伤。反正这里温度低,先让它在那里凉着,等不那么烫了,再去取,正好借着余温,把里面的饭团再烘一烘,到时候吃到嘴里也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