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第26/33页)
“好!将来我要封她。”皇帝把话拉回来,“我母亲怎么说?” “她也不愿意扰乱平静的日子跟心境,还有,如果她知道了皇上跟她的关系,她一定不愿意皇上为难。” “你怎么知道?” “太妃爱听掌故,奴才跟她老人家讲过前朝的故事,譬如明孝宗的纪太后,她老人家就很佩服,说是应该成全爱子。” 皇帝的脸色变得有些凝重了,“那是你在劝她。”他冷冷地问,“是吗?” 皇帝很厉害,一下就看穿了底蕴。傅夫人虽有些心惊,但觉得在此要紧关头,应该拿出勇气来,一退缩可能会前功尽弃。 “奴才这么劝她,也是为了皇上。” “噢,”皇帝说道,“你倒说个道理我听!” “聪明天纵,莫如皇上。天家母子的名分早定,倘有变更,惊世骇俗,非社稷之福,又岂是太妃与皇上之福?” 皇帝不答,站起身来,背手蹀躞,颀长的影子,隐现聚散,包围着傅夫人,她觉得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终于皇帝又坐下来了。幻影一定,傅夫人觉得舒服得多,将眼睛闭一闭,等晕眩的感觉消失,再睁开来时,不由得又是一惊,她看到皇帝颊上有隐隐的泪痕。 “看来似乎非委屈我母亲不可了!”皇帝感伤地说。 傅夫人知道这句话与他的眼泪,都是决心让步的明证,自然深感宽慰。因此,她方寸之间,开始能容纳一些别的感情了。 “先帝说过,‘为君难’。皇上纯孝天成,自然能仰体先帝的微意。” 皇帝点点头。“一点儿不错!”他说,“父母之间,必须作一抉择,先帝授以神器,我不能不敬谨护持。” “是!”傅夫人答说,“太妃想来亦一定这样子期待皇上。” “真的?”皇帝很注意地问。 “奴才陪侍太妃多日,言行之间,深有所知。奴才的推测,自信虽不中,亦不远矣!” “但愿如你所言,我才可以稍减咎戾。” “皇上实在不必这样自责。虽然母子名分早定,皇上到了太妃那里,仍旧可以尽孝。” “嗯,嗯!”皇帝深深点头,“我有两位母后,一位以四海养,一位唯我承欢膝下。” “正是!”傅夫人很高兴地说,“皇上的想法,公私两全,实在是天下臣民之福。” “可是,我母亲那里,还得请你费心斡旋。” “皇上言重了!这个‘请’字,请皇上收回。” 皇帝笑笑答说:“这道得一个‘请’字又有何妨?” 傅夫人看到皇帝眼中,又流露出那种令人心跳的光芒,不由得把头低了下去,拈带不语。 “福如,”皇帝说道,“你是我母亲的义女,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称呼呢?” 傅夫人不防他有此一问,正一正颜色答说:“君无戏言。” “就算是戏言,也没有第二个人听见。”皇帝问道,“福如,你是哪年生的?” “是康熙五十二年。” “那比我小两岁,是我meimei。” 傅夫人不答,只是把脸板了起来。但是皇帝并不觉得她是在生气,或者有何峻拒之意,仍旧神色自若地只管自己开口。 “meimei!”他喊。 “奴才不敢当此称呼。” “我不管你敢当不敢当。无人之处,或者在我母亲那里,我就这么叫你。”皇帝问道,“我叫错了吗?” 这话不能说他不成理由,但傅夫人自然不能有任何接受的表示,只连声逊谢:“奴才绝不敢!” 皇帝似乎颇为失望,却很见机地不再提及此事,只挑了个说不完的话题,问到她与“太妃”相处的细节。 于是傅夫人从头说起,娓娓而言,亲切异常。皇帝的身子,不知不觉地倾向宝座一边,连她头发上的香味都闻得到了。 等她讲完,皇帝问道:“照你看,我母亲到底知道不知道我现在的身份?” “不知道。” “是完全不知道呢,还是有点儿疑心,不过藏在心里不说?” 傅夫人想了一想说:“凡是先帝之子,自然都有继承大位的资格。” 这意思是说,“太妃”会想到她的儿子做了皇帝。心里有此准备,比全然不知总来得好处置些。 “福如!”皇帝问道,“你打算怎么样向我母亲道明真相?” “这一层,”她迟疑着说,“奴才还没有想出妥当办法,还求皇上指示。” “我就更没有好办法了。”皇帝答说,“我只有希望。” “请明示。” “希望我母亲不致受惊!” “是!这一层,奴才也想到过的。” “其次,我希望我母亲还能想得起我。” 于是皇帝谈他当年试马的“奇遇”,提到“太妃”手制的汤圆,语气表情,皆有余味犹存、不胜向往之意。 “啊!”傅夫人灵机一动,“奴才就从这一节谈起,不知可使得?” 皇帝沉吟了一会儿说:“也使得。” 傅夫人喜滋滋地说:“皇上准奴才这么办,入手之道就有了,应该可以顺利交差。” “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