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09 邀舞 (第3/4页)
东当的,真是有些失职。 所以最近,我时不时地来转转。 这次我来的时候,恰好正是这些工人们吃饭的时候。 工人们看到是我,都放下了手里的筷子和碗。 又亲热。 又有些拘谨的站起来。 向我问好。 虽然我不经常来,但因为上次赵监理的事件,因为我为了他们的利益,敢于发声。 因为我把他们都当成了平等的人,而不是当牛做马。 所以他们对我都有一种淳朴的感激之情。 我也一一和他们打招呼。 然后坐下来,与他们一起吃饭。 现在工地的伙食,真的不错。 “乔总,谢谢你上次帮俺家小海买的复读机。” 隔壁桌上的钢筋工老海走了过来。 手里还拿着200块钱。 “也不知道这钱够不?” 他憨厚地笑。 上个星期,我在市中心逛街买东西的时候,正好看到了老海。 老海虽然已经来城里打工好多年了。 但因为挣的钱都攒着,从不出来逛街消费。 就是白天在工地上挥汗如雨。 晚上在工棚里面就着凉开水,吃馒头咸菜。 所以对省城的环境,总是有些陌生。 他一个人跑到了商业中心,却不知道应该去哪买东西。 想打听,又有些忐忑。 担心城里人因为自己穿得寒酸看不起自己。 正好遇到了我。 我就问老海想买什么? 老海很是自豪地告诉我,他儿子小海已经上初中了。 学习成绩在镇上那是数一数二的。 镇上的学校,和城里面的学校相比,当然是各种条件都不如。 被全方位地吊打。 尤其是英语。 别说学生了,很多老师自己都是半吊子的水平。 还是用汉语注音的方法教单词呢。 “狗的猫宁。” “哈哇呦。” 他们镇上学校的校长看小海是一个可造之材。 那是要考市里面的重点高中。 以后争取上名牌大学的。 不想被英语拖了后腿。 特别是听力和口语。 但镇上的条件有限,海家的生活条件更有限。 什么请家教啊,一对一辅导啊都是一种奢望。 于是就提议给小海买一个复读机,让小海自己练。 买复读机对城里人来说,再轻松不过了。 不算贵。 就算是不知道实体店去哪买。 打开手机。 淘一下就有了。 快递会主动送上门的。 可是在小镇上。 这事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小镇上,不论是小书店,还是百货商场,都没有卖复读的。 因为他们那里很穷,很落后。 交通不便。 生活方式与节奏,要比大城市落后了几十年。 当然了,现在这个时代,再落后,镇上也有网吧了。 大部分人也都有手机了。 但问题是,老海在外面打工。 小海的mama就是一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农村妇女,只有一个老式的诺基亚。 没法上网。 更不会网购。 于是只能给老海打电话,让老海在省城买一个,然后送回来。 老海不懂去哪买,在商业区像是没头苍蝇一样的乱撞。 有些懵逼。 就在这时候,恰好遇到了我。 我就告诉老海,把老家的地址给我,我帮他网购寄回去。 让他不用再瞎找了。 因为网上买的,当然会比在店里买的便宜多了。 老海很高兴,让我把东西直接寄到镇上的邮局。 他婆娘会去拿的。 …… “够了,差不多了。”我笑着接过了200块钱。 其实当然不够。 因为我不只是买了复读机,还买了很多的听力磁带。 加起来有500多块钱呢。 但是我没说破。 因为我现在已经算是很有钱了。 尽管那1000万的股份,暂时还没有法给我分红。 但我还有1500万呢。 我愿意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 能为山里孩子的求学路,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因为我就是被迫辍学的。 因为那天老海自豪又心酸地告诉我。 孩子的学校在镇上。 但自己的老家,却在村里。 村里距离镇里,有20多里。 都是山路。 城里的20多里,开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