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节 (第4/6页)
,待潮退,水南流之时,顺流冲击宋舰阵,宋军殊死与战。至午,潮水上涨,水又北流,南路的元军又顺水发动攻击,宋军南北受敌,疲不能支。元军乘宋军疲乏松懈之时以盾障舰向宋军靠拢,待宋军矢尽,撤盾而起,向宋军发射火箭。战至日暮,风雨大作,宋军溃乱。宋臣陆秀夫见大势已去,便抱着小皇帝赵爵投海自杀,宋军遂败。张世杰等乘船逃脱,于五月遇飓风于海上,溺死。 崖山之役是宋元间的最后一仗,它标志着南宋政权的彻底覆灭。 窝阔台为蒙古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1229年八月,窝阔台继成吉思汗成为蒙古国的第二位大汗。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他继承汗位既不符合长子优先的原则,也不符合蒙古族由幼子来继承父亲产业的习俗。但由于窝阔台为人敦厚,又有头脑,所以成吉思汗在去世前曾明确指定他为继承人。而窝阔台也没有辜负成吉思汗的信任,他在位期间(1229~1241),做出了许多有利于蒙古国发展的事情。 首先,窝阔台灭亡了金国。1231年,窝阔台指挥蒙古军兵分三路大举向金国进攻,数月后三路军合围汴京,金哀宗南逃蔡州。蒙宋联军围攻蔡州,城破,哀宗自杀,金亡。窝阔台灭金,完成了成吉思汗的遗愿。 其次,订立朝仪,建造都城。1234年,窝阔台大会诸王百官,颁布新制朝仪。这使蒙古汗廷的威信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年,窝阔台下令营建大蒙古国的都城——哈剌和林。至1238年,该城已初具规模,成为当时的一座国际性城市。 再次,确立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制度。1235年,窝阔台下令在中原地区括户,全面掌握了中原地区的户口数,又在此基础上施行新税法,使蒙古国有了更稳定的岁入。在括户、定新税法的同时,窝阔台还逐步确立了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1234年,他任命忽秃忽为中州断事官,代表大汗治理中原地区,并重新划分各级行政区域。1236年,在各级行政区域(路、府、州、县)遍置达鲁花赤。这一切措施使蒙古国能够更好地控制中原地区。 再次,设立驿站制度。为了方便使臣的往来和物品的运输,窝阔台设立了“站赤”制度。每隔六十里,设一个驿站,并设有专人负责,为使臣等提供马匹、食物、住宿等。这样,既方便了交通,又减少了对百姓的sao扰。 除上述外,窝阔台还做了许多大事:1235年发动“长子西征”、确定牧场管理和赋税制度、派兵大举进攻南宋等。 蒙哥是怎样即位的?有什么作为1248年,蒙古大汗贵由去世,蒙哥在术赤长子拔都的支持下登上汗位,于1251年正式登基。贵由是窝阔台长子,蒙哥则是拖雷长子。这样,蒙古大汗的汗位便从窝阔台系转入了拖雷系。窝阔台的子孙们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他们密谋发动政变以夺回汗位。但秘密泄露,蒙哥先发制人,严厉地惩办了他们,巩固了自己的汗位。 蒙哥“刚明雄毅,沉断而寡言”,在位期间也有一番作为。 首先,蒙哥对蒙古国的统治机构进行了一番整顿。他任命忙哥撒儿为全国大断事官,任命孛鲁合为大必阁赤,总领全国政务。又把蒙古以外所征服的大片土地划分为三块,设置尚书省,它们是:燕京(中原汉地)、别失八里(西域诸地)、阿母河(西波斯诸地),分别委任大断事官和大必阁赤及其下属佐吏。这样,蒙哥就把蒙古国的统治纳入了一个完整、严密的体系之中。 其次,蒙哥下令大规模括户。1252年及1257年,蒙哥两次下令在中原汉地括户,以为制订赋税的依据,保障国家的兵源和收入。 最后,征服了吐蕃和大理。为了取得对宋战争的胜利,蒙哥于1251年命忽必烈率军南征大理,以绕开南宋四川和长江防线,从侧后方进攻南宋。忽必烈征大理必须取道吐蕃,吐蕃当时正处于分裂状态,蒙古大军一过,吐蕃各割据势力纷纷降附,吐蕃被征服。 蒙哥虽有上述一番作为,但他拘泥于蒙古部旧制,不重视中原汉地的统治,始终无法完成蒙古帝国向封建王朝的转化。 1259年七月,蒙哥死于四川合州钓鱼城攻宋前线。 忽必烈即位前有些什么作为忽必烈是蒙哥的胞弟。1251年,蒙哥正式成为蒙古大汗后,为了加强拖雷家族的力量,派忽必烈治理中原汉地。忽必烈收罗了一批汉族谋士作为自己的幕僚,驻藩府于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开始以汉法统治汉地。 当时的中原地区,由于久经战乱,已是民不聊生。忽必烈招募了一批汉族儒士和官吏,经选择后派往中原各地,轻徭薄赋,鼓励百姓恢复和发展生产。1251年,忽必烈设邢州安抚司;1252年,设河南经略司;1253年,设陕西宣抚司。任用汉族官员,推行汉法,建立了一套汉式的统治机构。在忽必烈的治理下,中原汉地的状况大大好转,经济得到恢复,吏治也得到改善,使忽必烈大得中原人心。 忽必烈的所作所为损害了许多蒙古贵族的利益,他们不断地向蒙哥进谗言,说忽必烈笼络中原人心,有篡夺汗位的企图。蒙哥相信了这些谗言,解除了忽必烈的军政权利,命他“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