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3章】 曹锟北上 (第2/3页)
为行文方便,以下简称廊坊支队)防守廊坊至少也能在1天以上,到那时,第二、四、五、七各师就统统增援上来了,再转守为攻也不嫌迟。吴佩孚坚信,只要坚守廊坊一天以上,挫败了敌人的锐气,再加上本方后续增援和海军编队,收复天津、大沽、唐山一线不是难事,到那时,自然以廊坊支队的功劳最大。 当然,固守廊坊并不等于死守廊坊,廊坊城防再坚固,也不过是一个点而已,敌方可以轻易地包围此处进行围攻,或者干脆采取不理睬态度,用一部分兵力牵制住自己,而派出另外的部队绕过廊坊直扑京城。因此,吴佩孚绞尽脑汁,在廊坊左右两翼都安排了策应部队,一面扩大监视范围,另一面则形成犄角之势以加强防守,为了填补任何可能出现的缺口,他还特意留了两个营作为预备部队,随时准备填补到可能出现的缺口上,必要时甚至打算发起反冲锋以扰乱敌人的部署。为了加强防御,吴佩孚一夜没睡,四处视察阵地,改进防御体系,士兵们也静静地躲在防线后面准备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护国军。不过,让吴佩孚感到奇怪的是,根据侦察报告,昨夜三更时分护国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了廊坊以南约30里的地方,后续兵力还在源源不断地开拔中。但直到太阳升起,还不见护国军发动进攻,这让他多少感到有些侥幸,对方也许是想多准备一下进攻部署,而这种调整却为自己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时间,若是对方趁夜发起进攻,吴佩孚简直不敢相象会是什么场景,但眼下这副样子,让他心里有底多了。 与吴佩孚胸有成竹不同的是,曹锟丝毫没有感到任何轻松,从昨天傍晚起,他接连不断地接到京城方面的告急电话、电报,说护国军已经到了昌平,要求他火速增援,甚至老头子还亲自给他打电话让他调集最大兵力迅速北上、防卫京城。曹锟不敢怠慢,一边心里暗暗怒骂护国军,一边手忙脚乱地准备增援。由于刚刚送走第五旅等部队,保定附近车皮极其缺乏,曹锟想尽了办法才筹集到部队运输所必须的车皮。 在一片乱纷纷中,部队也是怨声载道。本来他们接到命令是重点向西防御,部队刚刚下令构筑了防御体系,没想到正累得要死的时候又突然来了命令要求北上增援,这下大家都不干了。甭管第三师是袁世凯的心腹部队,大家对这种折腾都是怨气冲天,甚至有些军官公开质问还让不让他们活了。好在曹锟脾气不错,在部队中人缘也好,又是好言相劝,又是感情攻势才平息了部队的不满,为了鼓舞斗志,曹锟甚至想出了歪招,通过心腹到各营散布谣言,暗示只要完成了任务,挡住了护国军,他就为他们在老头子面前请一大笔赏钱,如果老头子不同意,那么他允许大家像民国刚建立时那样,再搞一次兵变。许多士兵为将来可能的财物所吸引,积极性就上来了,动作也麻利了不少,曹锟打仗不行,但这份御下的功夫,却是吴佩孚所不及的。 为了给老头子卖命,曹锟可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第三师剩余部分除留下一个营负责看守营地和保定一地的防御外,其余部队全线北上,甚至为了防止粮饷不济,他还特意将部队库存的物资尽可能带上。第三师基本没有参与镇压二次革命,在休息上是比较充足的,物资和弹药相对其他师来得充足,部队的建制也保持的不错,这就比远道而来增援的第二师或者第四师士气要高昂一些。 但曹锟千算万算,却没有想到两部分交接防务之间居然有半天的空档,当然,严格意义上说这不能怪他,陆军部和段祺瑞的指令是很明确的,即中午时分第三师必须赶到北京北线,而后续部队必须到达保定一线,但众人似乎都有意无意地漏掉了第三师主力离开保定而后续部队还没有赶到这个空档。开拔的时候,曹锟心里确实有点犯嘀咕,隐隐约约感觉有些不对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