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绅弄鬼_第486章 御龙在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6章 御龙在天 (第10/11页)

过,有人并不这么看。在荀子眼里,没有一个圣人模样周正:孔子脸上像蒙了张驱鬼的面具;周公身体像一棵折断的枯树;皋陶的脸色永远像削了皮的瓜一样泛出青绿色;大禹腿是瘸的,走路一跳一跳;商汤半身不遂;最不可思议的是舜,眼睛里有两个瞳仁。这些形象岂止是不周正,简直就是些歪瓜裂枣。幸好荀子在古代并不受重视,要是也像孔孟那样受尊崇,我真不晓得道学先生们该怎样为圣人涂脂抹粉了。荀子的说法并不是无稽之谈。我现在知道,古代的圣人们大抵都是美化的古神,而古神作为天外种族,根本就不是人……对脸蛋的要求怎么可能高,大部分是半人半兽,生下的混血种有基本上是其丑无比的人。

    为了统治古猿部族,他们创造了自己的舆论攻势,让人们以为长得奇形怪状的人往往天赋异禀,感受上天的气也比旁人多些,更容易与上天交流。丑,因此成了资本与财富。不过他们的底气并不在此,毕竟天生丑陋的人并不多,丑陋而又热爱巫师职业……或者说遗传古神血脉而不是装神弄鬼的人更少,在当时的王朝尚武高压环境下,热爱巫师职业又能从事这一行当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他们宣言巫师的丑,主要是因为他们创造了面具。面具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看过《兰陵王》落泪之余也对面具大感玩味,检索了不少资料才知道中国的面具历史悠久,品类丰富,最早广泛运用于原始初民的狩猎活动、图纹崇拜、部族战争和巫术仪式。现在我才明白,古代巫师作法,通灵的咒具必不可少,咒具的种类也很多,比如鼓、羽毛、醴酪等等。动物也是巫师的重要助手。在古人看来,从古神时代繁衍下来的不少动物因为被开灵作为炮灰,也具有与古神交流的能力,所以找个动物做助手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从商朝开始,人们就用龟甲卜筮,在他们看来,龟甲上烧灼的裂纹能够反映天意。到了周朝,大概乌龟龟鳖比商朝时少了很多,因此更多地是用蓍草来卜筮。但遇到非常困难的问题时,还是要用龟甲来卜筮,而且龟甲卜筮的结果具有优先权。各诸侯国都把龟甲作为镇国之宝,碰到水火之灾,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护好龟甲。士大夫们在治政斗争中失利、被迫流亡国外时,也经常把本国的龟甲偷偷带走。

    一些传说中的动物也具备通灵的能力,最先臣服于轩辕氏族,后来被广泛投入战争的龙族就是最重要的一种。龙在《山海经》里是不少神与巫的标准配备载具。在商周时期的一些鼎铭盘像中,还出现过人把头伸进老虎、狮子等猛兽的嘴巴里的形象,这并不是驯兽杂技表演,而是动物张开大口,嘘气成风,是帮助巫师交感古神的一种方法。《左传》上说,舜在给尧当差的时候,天下有四大恶人:浑敦、穷奇、杌、饕餮。舜把它们抓住后,发配边疆,用来抵御神战污染导致产生的神孽……魑魅。魑魅是山林异气所生出的精怪怪物,人面兽身,专门危害人类。很显然,舜这是把四大恶人当驱魑魅的工具使唤了。派这四位凶神恶煞去对付精怪魑魅,专业对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动物虽然有通灵的能力,毕竟不好侍弄,巫师们带着狮子、老虎什么的出去作法,一来不方便,二来也不安全,万一被自己的助手咬死,岂不太失面子?所以必须寻找替代的工具。

    从大禹制造九鼎,记载古神秘辛和天下神兽妖灵开始,把动物的形象铸造在器具上以模仿巫术驱使,不失为一举多得的妙法。商周的青铜礼器,是用来通天的工具,也就是巫师的咒具,当然,能用青铜器玩巫术的,都是高级巫师。青铜器上的动物纹饰,并不是简单的装饰,也能起到帮助巫师通天的作用。特别是九鼎成为众矢之的,春秋的时候,楚庄王到周朝的首都耀武扬威,还想问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言外之意是掂量周王朝的分量。幸好周朝有不少能人,比如王孙满,他对楚庄王说:“鼎的大小轻重可不是随便能问的,得看德行。当年夏朝的时候,各地进贡了青铜,铸成九鼎。上面刻画了各种动物,让大家知道什么动物是能够帮助人的,这样,外出的时候就不怕魑魅。这鼎可是通天的,您能随便打听吗?”这话意思很清楚了,能帮助巫师通灵的动物,就刻在青铜器上。拥有了青铜器,也就拥有了神权,拥有了统治人世的权力。所以九鼎失踪,大家只好退而求其次。

    单纯从艺术角度,商周时期,青铜制造工艺的高度发达和重祭祀、信鬼神的王朝思潮使得面具发展从幼稚向成熟过渡,这是面具发展的高峰期,现在出土的青铜器上的动物纹饰,大多是按照面具的形式铸造的。之前石苓人提起过,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动物纹饰,往往以脸部的形象为主体,而身子只是脸部的陪衬。这就是面具的来历。因此各式各样的四凶……特别是黄帝不才子饕餮纹样以及以它为主体的整个青铜器其他纹饰和造型、特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