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6章 御龙在天 (第9/11页)
了我们现在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而不是“蚩尤子孙”。后来丹道取代了巫教,也不得不承认,其他能在史书上留一笔的上古贤君贤臣,多半也都有巫术绝活。据说大禹在治水的时候有一种奇怪的步伐,这套“凌波微步”被后来的道士们奉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比之少林寺的《易筋经》亦未遑多让。 商汤为了求水,要点火自取灭亡,有人说这是装样子,但如果不是大家公认他是全国最好的巫师,他即便想作秀也没机会。“夏商周传说皇朝”是巫师的黄金皇朝,到了有实物、文字证据的皇朝,巫师就不太灵光了。商代家大业大,国王要高瞻远瞩,治政活动越来越重要,教门事务就分别交给手下人去打理,分工也越来越细。于是就有了专门整理巫术档案的“史”,有了专门负责祷告的“祝”,有了专门负责整治龟鳖的“卜”;真正原始意义上的巫师,只负责跳舞求水。更惨的是,当时武士阶层兴起夺权,盛行“暴巫”——天旱时把巫师放在烈日下曝晒来感天动地求得雨水。做巫师做到这个份上,真是失败中的失败。当然也有混得好的,比如巫贤,在商王太戊时,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过,总的看起来,教门事务部已经降格为教门事务局了。不仅如此,兴致高时商王还经常越级指挥,亲自参与卜筮活动,一会说这块龟甲的洞烧得不好,一会说我来看看明天下不降雨,而且还要收版税,所以在甲骨文里经常见到“王占曰”的字样。我私心猜测,那时的龟鳖可能是古神时代异种,真的很大,以至于几百年后春秋的郑灵公收到一只龟鳖,就敢把满朝文武都请来开“龟鳖宴”。 周代出了个周公,喜欢“以德治国”。巫师们仗着血脉渊源,政治智慧程度不高,日子就更难过了,按照《周礼》记载,卜、祝、史的爵位都是下大夫,而司巫及男巫、巫女的爵位只是中士,已有沦为官府小厮的趋势。国营的日子难过,但集体和私人小企业却异常兴旺。民间巫师在春秋时期非常活跃,《左传》中提到的卫巫、巫、梗阳之巫、桑田巫等,在本国都是不出十大杰出人物之列的。预测人的生死寿夭、国家的战争胜败,简直是一碟小菜,有时准确程度甚至达到匪夷所思的地步。公元前555年,晋国的荀偃想讨伐齐国,一时不知成算如何。有天晚上做了个预知梦,梦见自己和晋厉公打官司,当庭败诉,被晋厉公用戈把脑袋砍了下来。过了几天,荀偃在路上碰到了梗阳的巫师皋,于是把梦的内容告诉巫皋,请他给自己搞个精神分析。巫皋说:“看来您今年是死定了。不过如果跟齐国开战,倒是必胜无疑。”果然,晋国率领一帮同盟军把齐国打得落花流水,而荀偃当真在回师途中病死了。 这还不算最神的,早些时候的公元前581年,晋景公梦见有个大鬼闯到宫里来追杀自己,还说是奉了天帝的命令。醒来后他请桑田巫预测吉凶,桑田巫大预言说:“您恐怕吃不到今年的新麦子了。”晋平公当场就病倒了,派人到秦国去请专家来会诊,结果专家说已经病入膏肓,没治了。得,安心等死吧!没想到,六月初六这天,新麦子送来了。晋景公登时神清气爽,叫人把麦子煮好,然后把桑田巫抓来杀掉,死前还让他最后再亲眼看看新麦子。杀了人之后,晋景公正准备安心享用宫廷煮麦子,突然肚子痛要方便,一语成箴,他就在方便的时候掉进宫廷厕所里淹死了,还是没吃到新麦子。桑田巫虽然死了,但是他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预测巫术。 巫师虽然有本事,可皇朝总在进步。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道大兴,有点政治智慧的人都不大瞧得起血脉巫师,往往拿巫师作为反面教材。孔子就曾经说:“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是没有恒心,连巫师和医生也做不好。人心不古,巫风日下,荀子也说:“今世俗之为说者,以桀纣为有天下,而臣汤武,岂不过甚矣哉。譬之是犹伛巫跛匡大自以为有知也。”意思是如今有些信口开河的人,说什么商汤和文王曾经分别给桀和纣打工,这些自以为是的家伙都跟巫师一个德性。当然,有需求就能产生效益。民间巫师,虽然不被儒门瞧在眼里,但在民间还是很有影响力的,日子也因此过得比较滋润。魏文侯扶持儒门八派之一西河学派,派出西门豹治邺,治的就是民间的巫师。那位主张为河伯娶媳妇的七十多岁的老巫婆,竟然把持了邺城所有的巫术产业。朝廷的巫师早不知到哪里去了。要是没有朝廷撑腰,儒门还真斗不过方士。 儒家的文人们一说起圣人,尤其是先秦的那些著名圣人,总是啧啧有声地赞叹。即使说来说去总不过是些仁义礼智信之类的套话,也仍然乐此不疲。赞美的话儿讲了一箩筐,圣人的长相却很少有人提起。推想起来,能做圣人的,就算不是英俊神武,相貌也应该在中人之上吧。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